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聚焦2025钛博会】从产业聚势到开放合作丨解码钛谷高质量发展的“宝鸡高新密码”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25-05-06 | 浏览:12641次 ]

近日,第六届中国钛谷国际钛产业博览会在陕西宝鸡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作为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钛行业盛会,本届博览会以“钛谷链接世界合作共创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20余个国家的500余家企业、科研机构及行业领袖参与。而在22日的2025年钛锆铪钒分会年会暨钛锆铪钒产业发展研讨大会上,宝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峰科从产业、创新、开放、发展、服务五大维度全面推介“中国钛谷”核心承载区的独特优势,向全球发出“投资钛谷、创业高新”的诚挚邀约。

产业维度:三大集群构筑全球钛业高地

宝鸡高新区以“中国钛谷”为引领,形成了钛及钛合金、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其中,钛产业以宝钛集团为龙头,聚集620家钛企业,年产值达520亿元,钛材年产量6.5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3%,稳居世界第一。从海绵钛冶炼到高端钛材加工,再到航空航天、深海工程等终端应用,产业链完整度全球领先,成为国产大飞机、载人深潜器等“国之重器”的核心材料供应基地。

汽车产业则依托吉利、银河消防等4家整车企业及121家零部件企业,形成西北地区辐射力最强的产业生态,本地配套率超40%;高端装备制造领域,60余种产品销量居全球前列,成为高铁、航天制导等关键部件的“隐形冠军”。

创新维度:18个“国字号”平台驱动技术突破

作为西部地区首个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宝鸡高新区拥有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8个国家级研发平台、23个院士博士后工作站,汇聚10万余名技术人才,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通过陕西钛谷集团、西北有色金属宝鸡创新研究院等机构,年均转化科研成果超百项,助力“神舟”“嫦娥”等重大工程实现技术自主化。每年投入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改与研发,推动高温钛合金、深海工程材料等“卡脖子”技术突破。

开放维度:双循环枢纽链接全球市场

依托“一带一路”节点优势,宝鸡高新区通过宝鸡综合保税区和中欧、东南亚班列,将钛材、高端装备远销全球50余国。对内,陇海铁路、连霍高速等交通干线交织成网,并与省内7家国家高新区、11家开发区实现160余项政务服务“跨区通办”,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陕西样板”。

发展维度:35平方公里科技新城崛起产城融合标杆

科技新城、高铁新城、综合保税区“东扩北联”释放35平方公里发展空间。钛及新材料产业园、陆港汽车配套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加速建设,已吸引31家企业入驻,预计年产值突破30亿元。同时,伐鱼河文化公园、宝鸡创新港等生态科创载体,以及人才公寓、三甲医院、名校分校等配套设施,打造“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现代化新城。

服务维度:“保姆式”生态护航企业全周期成长

宝鸡高新区以“再难不能难企业”为理念,推行“容缺审批”“拿地即开工”等改革,项目落地效率提升60%。通过领导包抓、帮办代办机制,快速响应企业诉求;联合宝鸡文理学院等18所院校定向输送技能人才,并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形成政策“组合拳”,解决企业资金与人才瓶颈。

钛博会亮点:全球合作与产业升级并进

本届博览会期间,宝鸡高新区同步举办钛产业技术论坛、国际项目签约等活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的企业与宝钛集团达成深海钛材研发等合作;清庵堡产业园等载体在博览会上重点推介,吸引全球资本与技术落地。此外,线上线下结合的展览模式全面展示3D打印钛粉、医疗机器人部件等前沿成果,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青铜器铭刻千年文明,钛谷正书写新的辉煌。”李峰科在推介中强调,宝鸡高新区将以开放姿态拥抱全球伙伴,共同塑造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