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化工业共谋加速钛渣升级 |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17-02-08 | 浏览:2155次 ] |
据介绍,四氯化钛生产工艺是海绵钛、钛材等系列钛冶金产品和氯化法钛白粉等钛化工产品生产共有的前部工序,也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环境风险较大的工序。目前,世界上生产海绵钛及氯化法钛白粉所需的四氯化钛基本上通过两种类型的氯化方法制取,即沸腾氯化和熔盐氯化。近年来我国钛产业链快速发展,2008~2012年,海绵钛产量年均增长近14%,钛白粉产量也以年均16%的速度在增长,2012年国内海绵钛、氯化法钛白粉产量分别达到8.15万吨和2.7万吨,年用高品质富钛料(包括金红石和高钛渣,二氧化钛含量>90%)约28万吨。未来5年,我国海绵钛年产量将达到1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年产能将新增50万吨,对高品质富钛料的需求每年将达到80万吨。 贵阳铝镁设计院总工程师蒙钧表示,当前我国高品质富钛料短缺已经直接影响海绵钛和氯化法钛白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国内高度依赖引进的氯化法钛白粉技术对原料的要求十分严格,现阶段以国内钛资源生产的高钛渣绝大部分都不能满足其要求。据他介绍,我国钛资源80%以上为岩矿,矿物中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较高,钛渣中二氧化钛含量仅为76%~78%。因此,加大对钛渣升级的工艺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国内氯化法钛白粉提供合格的富钛料,成为我国钛渣行业的首要任务。 据介绍,目前我国钛渣生产企业有60多家,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河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年产能在150万吨。虽然我国钛渣生产企业较多,但规模化企业少,年产能10万吨以上的企业只有1家,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近年来由于国内电力资源和钛精矿短缺等原因,部分钛渣企业停产或减产,全国钛渣年产量约65万吨,其中氯化渣产量约20万吨,远不能满足现有钛行业对高品质钛渣原料的需求,必须依靠进口金红石和高钛渣来补充。 |